首先明确 DS 的意义,它是 CMC 分子中每个葡萄糖单元被羧甲基取代的平均数量(通常 0-1.5),DS 越低越难溶于水、易受酸盐影响析出,DS 越高水溶性和抗酸抗盐能力越强、稳定性越好。
接着按需求选 DS:
溶解性是基础,饮料用 CMC 需 DS≥0.6,冷水速溶选 0.7-0.9;
稳定性方面,酸性饮料(pH<4.5,如橙汁、可乐)选 0.7-1.0,含乳 / 蛋白饮料(如乳酸菌、豆奶)选 0.8-1.0,电解质饮料选≥0.9;
功能上,增稠(如奶茶)选 0.6-0.8,悬浮(如含果肉果汁)选 0.8-1.0。
常见饮料 DS 参考:碳酸饮料 0.8-1.0(抗酸防失稳),澄清果汁 0.7-0.9(溶好不影响透明度),含果肉果汁 0.8-1.0(强悬浮防沉降),乳酸菌 / 含乳饮料 0.8-1.0(稳定蛋白防结块),电解质饮料≥0.9(抗盐保均一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