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司动态

聚阴离子纤维素如何制备成钻井液?

2025-09-13

聚阴离子纤维素(PAC)是钻井液中常用的增稠剂、降滤失剂和流变性调节剂,其制备钻井液的过程需结合钻井工况(如淡水、盐水、高温井等)调整配方,核心是通过合理的溶解、复配和性能调控,满足钻井液“悬浮岩屑、稳定井壁、冷却钻头、控制滤失”等功能需求。


1. 钻井液制备前的核心准备

a. 原材料清单(以常规淡水钻井液为例)

基础溶剂可选择淡水、盐水或海水,作为钻井液的连续相,需根据地层水矿化度选择,淡水用于浅层低盐地层,盐水用于高矿化度地层;核心处理剂是聚阴离子纤维素(PAC),主要起增稠、降滤失作用,能提升钻井液黏度和切力,减少钻井液向地层滤失;辅助降滤失剂常用羧甲基纤维素(CMC)、淀粉,可与PAC协同增强降滤失效果,降低成本;黏土稳定剂可选氯化钾(KCl)、聚季铵盐,用于防止地层黏土遇水膨胀、分散,稳定井壁;润滑剂如植物油、聚醚类润滑剂,能降低钻井液与钻杆、井壁的摩擦阻力,减少扭矩;加重剂按需选择重晶石(BaSO₄)、铁矿粉,用于高压地层,提高钻井液密度以平衡地层压力(如深井、油气井);pH调节剂常用氢氧化钠(NaOH),用于调节钻井液pH至8-10,因为PAC在弱碱性环境下稳定性更好,且可抑制黏土水化膨胀。

b. 设备准备

搅拌设备需用高速剪切搅拌机,转速控制在800-1500r/min,确保PAC充分溶解,避免结块;检测仪器包括黏度计(测定钻井液表观黏度、塑性黏度)、滤失仪(测定API滤失量)、密度计;配液容器选用带搅拌装置的储罐,容量根据钻井需求,通常为1-10m³。


2. 聚阴离子纤维素钻井液的分步制备流程

以淡水基PAC钻井液(适用于浅层、低盐地层)为例,制备步骤如下:


步骤1:预处理基础溶剂(水相调节)

向配液罐中加入计算量的淡水(或盐水),开启搅拌,转速控制在500-800r/min;缓慢加入NaOH,用量通常为钻井液总质量的0.1%-0.3%,搅拌5-10分钟,调节pH至8-10;若需稳定黏土,加入1%-3%的KCl,继续搅拌10分钟,确保完全溶解,K⁺可置换黏土表面Na⁺,抑制膨胀。

步骤2:溶解聚阴离子纤维素(PAC)

将PAC粉末过80目筛(减少结块概率),按配方量(通常为0.2%-0.8%,具体根据黏度需求调整)缓慢、均匀地撒入搅拌的水相中(严禁一次性倒入,避免PAC团聚形成“鱼眼”,无法溶解);提高搅拌转速至1000-1500r/min,持续搅拌20-30分钟,直至PAC完全溶解(溶液呈透明或微透明状,无肉眼可见颗粒)。关键原理是PAC分子含大量羧基(-COOH),在碱性水中电离为羧酸盐(-COO⁻),分子链充分伸展,形成网状结构,从而发挥增稠和降滤失作用。

步骤3:复配辅助处理剂

保持搅拌,转速控制在800r/min,先加入辅助降滤失剂(如CMC,用量0.1%-0.3%),搅拌15分钟;若需提升润滑性,加入1%-2%的润滑剂,搅拌10分钟;若为高压井,缓慢加入加重剂(如重晶石,按密度需求计算用量,通常密度需达到1.2-2.0g/cm³),持续搅拌30分钟,确保加重剂均匀分散(避免沉降)。

步骤4:性能调控与检测

停止搅拌,静置5-10分钟,测定钻井液关键性能:黏度方面,表观黏度(AV)控制在20-40mPa·s,塑性黏度(PV)控制在15-30mPa·s(根据井深调整,深井需更高黏度以悬浮岩屑);滤失量方面,API滤失量(常温常压)≤10mL/30min(高压井需控制在5mL/30min以内);密度方面,按地层压力设计,通常浅层1.0-1.1g/cm³,深井1.5-2.0g/cm³。性能调整时,若黏度不足,补加0.1%-0.2%的PAC,继续搅拌20分钟;若滤失量超标,补加0.1%-0.3%的CMC或PAC,或调整pH至9-10;若密度不足,补加重晶石,边加边搅拌,直至密度达标。

步骤5:现场循环与调整

制备完成的钻井液需通过钻井泵循环至井底,过程中实时监测性能(如循环后黏度下降,需补加PAC),确保满足钻井作业需求。


3. 不同工况下的PAC钻井液配方调整

PAC钻井液需根据地层特性(盐度、温度、黏土含量)优化,淡水浅层井中,PAC加量为0.2%-0.5%,采用基础配方,无需额外抗盐剂,可搭配少量淀粉降滤失;盐水/海水井中,PAC加量为0.5%-0.8%,需增加PAC用量(抗盐性:PAC>CMC),加入2%-5%NaCl模拟地层水,避免盐敏性黏土膨胀;高温深井(>120℃)中,PAC加量为0.6%-1.0%,应选用耐高温型PAC(如PAC-LV,低黏度高抗温),复配磺化类降滤失剂(如SMP),提升抗温性;易塌页岩井中,PAC加量为0.4%-0.7%,需增加KCl用量至3%-5%,复配0.2%-0.5%的聚季铵盐,强化黏土稳定。


4. 制备过程中的关键注意事项

PAC溶解时有禁忌,严禁将PAC直接倒入静止水中(易结块),必须在搅拌状态下缓慢添加,同时避免与强酸(pH<6)混合,酸性环境会导致PAC羧基电离受阻,失去增稠降滤失作用。设备方面,搅拌设备需具备足够剪切力(转速≥1000r/min),确保PAC分子链充分伸展,配液罐需清洁,避免残留油污、盐类(如Ca²⁺会与PAC羧基反应,降低性能)。安全操作上,PAC粉末易飞扬,操作人员需佩戴防尘口罩,NaOH、KCl等化学品需避免直接接触皮肤,操作时戴手套。性能稳定性方面,制备好的钻井液需在24小时内使用,长期存放需定期搅拌(防止加重剂沉降),现场使用时,每钻进100-200米,需重新检测性能并补加处理剂。


5. PAC在钻井液中的核心作用原理

PAC的降滤失作用体现在其分子链在井壁形成一层“薄而致密的滤饼”,阻止钻井液中的水分向地层滤失,保护储层(尤其油气层)免受污染;增稠与流变性调节作用是因为PAC的网状结构提升钻井液黏度和切力,确保岩屑悬浮(避免沉砂卡钻),同时保证钻井液在环空中的携岩能力;抗盐抗污染作用源于PAC分子中的羧基对Na⁺、Ca²⁺等金属离子耐受性较强,相比CMC更适合盐水环境,减少盐污染对钻井液性能的破坏。


通过以上流程和调整策略,可制备出性能稳定、适配不同钻井工况的聚阴离子纤维素钻井液,满足钻井作业的核心需求。

聚阴离子纤维素|制备成钻井液-鲁德化工